国台办:人民解放军演练是对台美勾连挑衅升级的严正警告******
中新网1月11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指出,近来民进党当局加紧与美国开展军事勾连。人民解放军的演练,是对台美勾连挑衅升级、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严正警告。
11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称,近期解放军军机演训活动频繁。台“国防部”称严重危害台海和平。民进党当局向美大量军购,恢复一年兵役制,甚至有可能会推动幼儿园学习分辨炮弹声音。请问国台办有何评论?
对此,马晓光表示,凡事有因必有果。近来民进党当局加紧与美国开展军事勾连。人民解放军的演练,是对台美勾连挑衅升级、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严正警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外人干涉。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不可能得逞。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要低估我们遏制“台独”分裂、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和能力。“刚才我也讲到,我们期盼新的一年两岸关系能够改善发展,台海局势能够和平稳定,两岸正常交流合作能够尽快恢复,这是我们衷心的期盼,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同胞应当团结起来,制止台美勾连挑衅升级,这样我们的美好愿望和善良意愿才能够实现。”
记者也提问称,美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最新兵推结果显示,如果解放军在2026年“入侵”台湾,可能会导致中美台和日本军队出现严重的死伤。请问面对外媒或美学术单位多次预测各种“武统”时间,在这样矛盾氛围下,两岸如何一家亲?
马晓光指出,对于一些所谓民调、研究报告,本来我们是不予评论的。“但我想指出的是,美国一些智库近一段时间围绕台湾问题与台海局势频频推出一些所谓报告,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干着精心算计的勾当。大肆渲染贩卖中国‘威胁论’,为国内军工集团牟利,借机挑拨两岸同胞感情,为拉其盟友搞‘以台制华’服务。动机和目的显而易见。对于这类报告,相信广大台湾同胞有理智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受蛊惑,不被裹挟。”
专访|卫士通石元兵:密码技术创新发展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
置身于数字时代,数字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数据安全问题存在哪些难题待解?如何通过密码应用支撑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在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期间,卫士通总经理助理、研究院院长石元兵接受记者采访,畅谈密码及数据安全产业的前沿视角。
记者:我国数据安全问题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石元兵:数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各领域均会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和流通大量数据信息;另外,个人在网络空间中既是数据的贡献者,也是数据服务的使用者。单点数据的敏感性或者重要性相对不那么强,但是一旦大量汇聚,就面临着比较大的安全挑战。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数据监管工作的落实,但还存在数据合规监管工作中技术手段不完善、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看,现在还面临很多数据安全风险挑战。比如,违规、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和其他信息,甚至涉及到数据的非法交易和违规滥用。另外,政府部门既要考虑开放数据公共服务,同时也会面临数据跨部门共享利用等需求。这些问题或迫切需求,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服务能力或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去支撑相关各方的数据资源可信、可靠流动和高效应用。
从个人层面来讲,目前还有很多人对个人信息缺乏保护意识,需要不断加强宣传,不断提升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和识别防范风险能力。
记者:在推进数据安全过程中,密码产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发挥密码产业重要作用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石元兵:在数据资源的全生命周期进程中,各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不尽相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密码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基础支撑技术,除了数据加密,还可为数据隔离、数据脱敏、数据标记、数据溯源、共享利用等提供支撑。
在保障数据安全方面,需要识别实际场景中的安全风险,梳理出安全需求,并以此为牵引,从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应用支撑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持续丰富密码供给体系和供给能力。密码的高质量供给,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提供的范畴,更侧重于以保护用户的重要数据为目标,提供基于密码的体系化安全防护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聚焦于产品提供,更要关注实际应用场景和具体业务逻辑。
记者:密码应用将如何助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
石元兵:重点是要以密码基础理论创新、共性前沿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以应用需求作为牵引力,发挥好密码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作用,助力数据安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卫士通在商用密码安全方面形成了哪些经验?
石元兵:密码作为卫士通的核心能力之一,我们在为重要行业领域用户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创新发展,一方面提升密码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体系供给能力,同时加强与众多国内优秀企业的合作,把密码技术与基础软硬件、应用系统融合嵌入,发挥好密码保障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安全的效能。(记者 孔繁鑫)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